【广州南沙发布】香港特首施政报告两提南沙!粤港跨境医疗协作释放众多新机遇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中两次提及南沙,明确提出将与南沙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化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一体化勾勒崭新蓝图。
从民生服务到产业协同,从规则衔接至资源互通,南沙与香港的合作正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为湾区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民生需求, 香港携手南沙布局医疗健康
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一直积极推进粤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建设“港式社区”,落地“港医、港药、港险”,逐渐成为港人融入湾区内地的首选之地。目前,南沙已集聚了近1.1万名港澳居民,3000多家港澳企业。
在此基础上,李家超今年的《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将与南沙在医疗领域与开展深度合作,联同粤澳政府有序扩展救护车跨境转运病人安排,包括救护车双向转运,并纳入珠海及南沙两地指定医院。这一举措将极大提升跨境医疗救援的效率,为危急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促进大湾区医疗急救服务的一体化。
值得关注的是,《施政报告》还表示港投公司会和广东省政府加强合作,带领香港生命健康科技初创等高技术企业公司,强化跨境产业链建设,首阶段的重点基地为南沙。当香港先进的科研实力与南沙的产业资源深度融合推动成果转化,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呼之欲出,或将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生命健康领域的影响力。

跨境服务基础坚实,在南沙享受“家门口”的医疗
自《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锚定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建设目标,从医疗资源布局、特色服务供给到跨境保障延伸,在港澳居民就医服务方面已打下坚实基础。

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上,南沙已引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南沙院区等多家优质医院,打造1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1家港式全科门诊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港式全科诊室等提供港澳特色诊疗服务。
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已成功获批11种进口药品和7个医疗器械。在跨境执业便利等领域也推出更多突破性改革举措,目前已有8名港籍医师在南沙执业。

而针对跨境医疗转运需求,南沙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一方面,南沙探索建立由第三方转运公司为主的跨境转诊转运体系,依托南沙区环球跨境医疗救援转运中心实现从预约、对接、接送、入院到术后回访的全流程服务;另一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入选“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试点,提供点对点转运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港人北上养老,南沙也积极探索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养老与医疗保障衔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已开展“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覆盖14个指定科室门诊服务;南沙区养老院也成为首个纳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公办养老院,内设港澳养老服务专区,给香港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康养服务环境。
产业能级跃升,“双向奔赴”共建大健康产业集群
未来,南沙将瞄准活力康养产业,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跨境康养服务和康养文旅三大赛道。而李家超此次《施政报告》中提到的在南沙建立生命健康科技相关重点基地,无疑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发展默契。

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
目前,南沙集聚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重点聚焦眼科、抗肿瘤、脑科学等四大领域,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赛道持续发力,汇聚40多家该领域知名企业。在临床应用层面,南沙针对地中海贫血和慢加急肝衰竭的细胞与基因治疗项目已投入应用,迄今已惠及十几名患者,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高效转化,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南沙先行启动区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养老服务、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与康养产业高度关联的领域均被纳入鼓励类产业目录,为企业发展送上“政策礼包”。
同时,“放宽市场准入15条”等政策在南沙快速落地,“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管理意见”迅速出台,积极探索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应用,南沙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开放探索区域之一。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CemUOs-bSL9jLxptLnuWw?poc_token=HJnAy2ijzccnKj83e8zbRBaqUM-hOstUNzcDhBfB